这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。
所以我们作决策可能会有错误。反腐败要‘表‘本 兼治 ,但釜底抽薪的办法是治本,也就是减少政府官员的权力。
……如果只关注收入平等,可能会损害效率。同时做到经济高增长和没有腐败前提是,废除政府垄断资源配置的权力。是否真的需要四万亿也可以质疑。张维迎先生说:中国的未来发展,取决于我们的信念,我们相信什么,不相信什么。[5] 政府对破产企业的拯救不仅扭曲了市场的惩罚机制,延缓了结构调整,而且常常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,因为政府只解决大问题不解决小问题。
从1750年开始,到2000年,即在0.01%的时间内,世界的人均GDP增加了37倍,达到6600国际元。这部分经济学家和政治家,只能以他们非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的职业身份来谋取私利。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、优化资产配置功能日益明显地得到体现。
企业主体是国有企业,其股东就是政府。如此等等,这种转变十分不易,需要统一认识,解决什么是姓资什么是姓社的问题,更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出既能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,还能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。只是依靠这些私人资本的银行,也难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。我们在80年代由于条件限制,采取了以银行为主的体制。
我们1958年搞的国民经济大跃进,苏联学术界认为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。他说,日本的邮政储蓄存款归财政部,用于政策性贷款,脱离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,问题不少。
交通银行进入了,工作方便了,但四大国有银行的弊端也染上了。大家多了解外面世界的变化,可以开阔视野,并了解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,经过比较分析,可以启发我们改革的思考。长期以来,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,虽然有银行工作的原因,但保证国有企业运转是银行的政治任务,银行贷款不能选择企业和项目,所以根本的问题还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。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特殊性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从苏联学来的。
关于我国中央银行跨行政区划设立分行的问题,我们在80年代重点考察了美国和日本的中央银行按经济区域设立分行的情况。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,对国有企业大刀阔斧地改革,特别是推行股份制,并发行股票上市,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。分红额最低应在上缴20%红利税以后不低于同期存款利息。企业由政府领导和管理,地方政府必然要管经济。
在探索中遇到阻力难以直线推进时,我们便采取迂回的办法,创造新的模式。原定作为改革目标的内容,现在变了。
现在,我国的金融改革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,既要解决中国的特殊问题,更要解决与国际接轨的问题,在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深化改革。各科专家的讲课内容译成中文,印成黄皮书发到全国各院校和有关单位,影响很大。
最近全球发生的严重金融危机,提出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思考:金融创新和防范关系如何处理,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如何结合,衍生工具怎么发展,国际货币制度如何改革,金融监管体系如何完善,如此等等。招商银行成长起来以后,遇到了要不要纳入人民银行管理的国有大银行体制的问题。看来,城市合作金融体系还是要认真研究。在中央银行体制建设上,采纳各家之长,汲取了各国中央银行的有益做法。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沦原理,要学会识别姓资和姓社的区别,也就是说既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,又能体现出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。在发展中推进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,国际金融变化万千,创新和风险不断出现,改革任务日益加重。
在这个过程山,双轨制比较多,我们叫摸着石头过河,探索改革之路。他们说,农庄主席上台一年就成了富人。
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了银行贷款能否正常周转。这是有道理的,但他没讲制度本身的问题。
我们必须比较研究各自的特点,找出适合于中国国情可借鉴的地方。金融改革是根据经济改革的需求和进展逐步推进的,同时也会促进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。
关于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,中国过去介绍了很多我们先动手改革四大国有银行,但改不动。直接融资的比重迅速上升,将会逐步形成与间接融资平行的局面。我们缺少这种知识,更没有实践经验。
企业由政府领导和管理,地方政府必然要管经济。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了。
为了帮助全国金融工作者打开国际视野,中国人民银行还把出国考察结果通过报刊迅速传播下去。只是依靠这些私人资本的银行,也难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。
国务院有些部门和科研单位,也请了苏联专家。真正的经济区域并没有形成。
例如,20世纪80年代初,我们在一个基层试验,想把柜台五个人的工作交给三个人做,用节省两个人工资的一部分作为奖金发给留下的三个人,但做不到,因为当时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有指标控制,银行财务由总行控制,而总行财务由财政部控制。为此,学术界呼吁建立私人投资的银行。从我个人体会看,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个制度能够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,可以集中财力、物力、人力办大事。在中央银行体制建设上,采纳各家之长,汲取了各国中央银行的有益做法。
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了银行贷款能否正常周转。如全球银行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,中国的变化速度也加快了,分业转向混业已成发展趋势。
在财政拨款不能保证满足企业最低资本金需要的情况下,国有企业资金的80%,有的甚至90%以上都靠银行贷款。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、优化资产配置功能日益明显地得到体现。
苏联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水平的人才,提高了全民的综合素质。日本实行分业经营、分业监管的制度。